老苏州的霜降节气习俗

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”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霜降时节,各地都有一些不尽相同的节气风俗,就像大家都熟知的清明扫墓、重阳登高、中秋赏月那样都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节气民俗。关于霜降,老苏州自然也有自己的民趣民乐,老苏州霜降节气的习俗有哪些?霜降节气传统饮食习俗有些啥?来听听彩香一村四区社区“老苏州霜降习俗课堂”老苏州们的养生之道。

“赏菊要去虎丘,赏枫、登高就去天平山。”家住17幢的老苏州甘师傅说到:“虎丘每年展出的菊花品种有:托桂型、钩环型、荷瓣型、龙爪型、单瓣型、松针型等多种类型。金秋时节,虎丘景区的银杏树叶全都变黄了,枫叶转红,菊花绽放。霜降时去登高、赏菊不要太热闹哦!秋意浓,落叶飘,层林尽染的天平红枫全国闻名,每年都要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登高观景,驻足赏枫。在这里,随处可见秋天的绚丽景色千余盆菊花散落其间,或如飞瀑低垂,或团团簇簇,艳黄的秋菊与满山的红枫交相辉映,共同演绎一幅绝美的“秋色图”。”甘师傅详实地介绍,听得参加活动的新、老苏州连连点头。

“秋风响、蟹脚痒”,“寒露发脚,霜降捉着”社区居民殷阿姨说到。“霜降时节,菊黄蟹肥,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好辰光。这时候的大闸蟹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营养也最为丰富,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、鱼肉都要高出几倍,钙、磷、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。秋蟹味美营养高,阳澄湖“大闸蟹”是蟹中第一啊!”殷阿姨对住在她家楼下新搬来的二位新苏州介绍到。“霜降天要吃杮子,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。”殷阿姨的先生李伯伯说到。“不过要是吃了大闸蟹,就不能吃柿子啦,二者都是寒性的,肠胃要吃不消的哦。”二位新租户对邻居善意的提醒连声道谢。

天气渐冷,老苏州有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的说法。居民缪医生说:“秋季的进补要以润燥、固表、益气为主。如蜂王浆,比较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,早晚各服一次,对促进睡眠和通便都有一定好处;如果是40岁以上的女性,适当吃一点,还能使皮肤光滑,但儿童不宜;对于肿瘤病人、术后病人、白细胞低的患者,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,它能滋阴、生津,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,糖尿病人也可适当吃点西洋参;高丽参则较为温热,适合手足发凉、怕冷、脸色发白的人群,但有痰多、面红耳赤、急躁、口渴、口苦、大便干燥等症的人就不适合。”缪医生如数家珍的介绍听得新老苏州们频频点头。

家住14幢的俞阿姨带来了她自己熬制的秋梨膏请大家品尝。每年霜降前后,她都会熬制秋梨膏。“早晚喝上一杯,清喉润肺,秋燥就再也找不上你了。”俞阿姨说她熬的这个秋梨膏主料用鸭梨,配料有杏仁、川贝母、饴糖、桔梗、鱼腥草、牛蒡子等中药材。杏仁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;川贝母润肺止咳;饴糖性温味甘,能补中缓急,润肺止咳。桔梗宣肺利咽,祛痰排脓;鱼腥草清热解毒;牛蒡子疏散风热。将材料清洗浸泡和打成梨溶的鸭梨放入锅中,加水搅拌均匀后开大火熬煮,沸滚后转小火熬制一个小时以上,放凉后过滤出汁放入饴糖,小火熬煮30分钟,慢慢搅拌,直到勺子舀起来能拉得出丝,秋梨膏就熬好了。待秋梨膏放凉后,按照个人口味加入蜂蜜,搅拌均匀,秋梨膏就做好了。

新、老苏州们端起褐色的秋梨茶,闻一闻,略带中药气味,尝一口,沁人心脾的甘甜,令人回味无穷。几位新苏州人当即和俞阿姨表示要“拜师学艺”。

一次次主题活动的开展,把彩香一村四区社区居民的联结愈加愈深,新、老苏州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日益增强。新、老居民融合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社区治理得更好!(吴琤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